宝石
  • 四大古玉收藏典型陷阱

    点击数:3037 次 发表时间:2012-09-27 文章分类:[宝石]

    [导语]四大古玉收藏典型陷阱,近来,“玉凳门”、“玉衣门”波澜频起,目前全国收藏古玉的爱好者有数以千万计,但市场上流通的真品精品却很少,真正研究和了解古玉的人更少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 古玉收藏很多人不懂,专业的鉴定让人们眼花缭乱,有很多人被骗,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,坚持要自己古玉收藏。古玉收藏有很多陷阱,专家呼吁,要做收藏家,先做个鉴赏家!
     
      近来,“玉凳门”、“玉衣门”波澜频起,在收藏界嘘声一片之时,文化部(恭王府)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侯彦成先生认为,目前全国收藏古玉的爱好者有数以千万计,但市场上流通的真品精品却很少,真正研究和了解古玉的人更少
     
      古玉市场的陷阱五花八门,侯主任从以下几个事例总结出四大典型陷阱。
     
    四大古玉收藏典型陷阱
     
    四大古玉收藏典型陷阱 
     
      一、盲信“行家”型:某富商自己不懂玉,高薪聘请各路专家“长眼”,还开月薪两万元委托某“行家”负责收购。两年花掉近三个亿,搜罗到古玉上千件,从红山到明清,种类齐全。富商买进大方,自称一块“和田籽料”山子摆件花掉一千多万元。在侯主任看来,这块宽有一米、高八九十厘米的所谓和田玉,不过是青海料,市场价几十万元而已;上千件藏玉,也大多是这种鱼目混珠的东西。富商不服,拿出堆满一面墙的古玉证书。原来,这些证书是请“行家”们写的,一共花去一百多万元。收藏本是自娱自乐的事,如此一来,岂不是花钱让别人乐了?
     
      二、误入“巧局”型。有人设好了局,专门等人往里跳,举个例子,一位退休老工人就着了其中的道。被人用劣质的南阳玉冒充商周古玉和田玉,最大破绽是没有包浆。老人竟然反问:什么是包浆?可怜这位退休老工人不仅倾尽家产,还欠了债。
     
      三、见钱眼开型。有位广州的藏友,商场得意,转向收藏界开拓发财路。对收藏一无所知的他却独爱红山玉器,C龙、玉猪龙、太阳神,最大的高达1.5米,重量上百斤,自称手中有宝贝几百件,甚至专门买来一套三居室做藏宝阁。最令藏家自喜的是,这每件宝物平均收购价不过三千元,而专家给他开出的鉴定证书,每件估价上千万元。且不说这样捡漏的美事不可能让一个人独得,稍懂一点古玉收藏常识便可知,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红山玉器长度不到30厘米。
     
      四、按图索骥型:一年夏天,玉文化研究会来了一家三代,祖孙五人。他们是从贵州熬过四十个小时的长途来到北京。这家人带来了一皮箱藏玉。有玉璧、玉龟,五花八门,一百多件。行家们一过目,就知全是仿品。但这是他们一家人的至爱,是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去县里、市里的古玩店一件一件淘来的。他们是怎样误入歧途的呢?原来,“罪魁祸首”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图录。图录上看不清材质、做工、沁色、包浆,这些都是辨识古玉不可缺少的方面。仅凭图录片面对号入座,实在危险。就拿打孔为例,传统的手工打孔是从两面向中间汇合,会留有台痕,而且孔内的磨痕粗细不均。而这家人藏品上的打孔,明显是用现代工具制作的,孔上的痕迹整齐划一便是破绽。
     
      尽管乱象丛生,近年来,古玉收藏热度不减。在悲喜交加的古玉收藏界,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正致力于普及收藏知识,引导藏家远离仿品,还古玉收藏以清白。近日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中国民间古玉展,用大量实物向人们展示了古玉真面目,消除藏家对古玉的误解。侯主任建议藏家不仅要爱玉,更要懂玉。如果你执着前行,就擦亮自己的眼睛,做一名鉴赏家吧。

    标签: 玉石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