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收藏
  • 钻石比较和田玉 收藏市场缺点啥

    点击数:1099 次 发表时间:2012-10-16 文章分类:[投资收藏]

    [导语]钻石比较和田玉 收藏市场缺点啥,与钻石收藏的透明和稳定相比,和田玉收藏基本靠拼经验和眼力,不仅收藏门槛高,而且为炒作和坑蒙拐骗留下了空间。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钻石被称为“宝石之王”,以其为代表的宝石收藏风行世界,但国内少有人涉足。而在中国,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石文化盛行数千年,但藏家群体却一直限于中国。这是两个看似无关的收藏类别,然而稍加对比就会发现,有没有清晰明确的鉴定标准,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收藏风险,与钻石收藏的透明和稳定相比,和田玉收藏基本靠拼经验和眼力,不仅收藏门槛高,而且为炒作和坑蒙拐骗留下了空间。
     
      钻石有统一鉴定标准,和田玉缺乏
     
      钻石与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祖母绿、猫眼这四种彩色宝石并称“世界五大珍稀宝石”,它们均有全球公认的鉴定机构鉴定标准
     
      钻石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是GIA(美国宝石研究院),该机构是钻石4C(克拉、净度、色泽和切工)标准的制定者。通过4C指标,每颗钻石都可以在钻石的鉴定体系中锁定一个坐标。经该公司检测的每颗克拉钻,腰线上都用激光刻出一组防伪码,并配上鉴定证书。输入防伪码,购买者即可在GIA网站上查到钻石的内部结构图。每颗钻石都不同,就像DNA信息绝不重合,
     
      和田玉的检测则显得相对简单。检测机构“只检测材质,不检测产地”。也就是说,尽管和田料、俄罗斯料和青海料的市场价格差别很大,但它们在检测证书上都叫“和田玉”。在采访中,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告诉记者,专业检测员可以判断和田玉的产地,然而国家标准不分产地,因此鉴定证书只能统称“和田玉”。仪器和眼学互补,才是科学的鉴定方法。和田玉检测效果不理想,主要是因为检测机构只凭仪器说话,而收藏者只相信自己的眼睛,各说各话。
     
      钻石追求无色、纯净,只看等级不注重产地,而彩色宝石因产地不同品质也有差别,因此GRS的检测报告里都会注明产地,有些名称则是产地专用,比如只有缅甸出产的顶级红宝石才能叫“鸽血红”,斯里兰卡的顶级深蓝宝石才能叫“皇家蓝”,而和田玉检测不论产地,无法为其价值定位,使检测价值大打折扣。
     
      钻石市场透明成熟,和田玉市场混乱
     
      “宝石是单晶体,体积不大,通透性好,加工的形状也是方形、圆形等常见的几种,相对容易鉴定。而和田玉和翡翠等玉石,体积有大有小,内部结构复杂,加工的每件作品都力求各有特色,因此玉石出台鉴定标准的难度要高于宝石。”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珠宝学院副院长郭颖接受采访时说,“没有公认的、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标准,是玉石市场不如宝石市场成熟、规范的原因之一。”
     
      全球的钻石主要产自非洲、澳洲和俄罗斯,经GIA定过级的同等级别裸钻,不同商家的报价相差不会超过5%。近150年来,钻石的价格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,基本以每年15%以上的增幅升值,这是一个除了资金没有门槛的收藏领域,透明且成熟。
     
      而收藏和田玉、翡翠的门槛和风险则要高得多,打眼、“吃药”让人防不胜防。“太极雅玩”是新浪微博上的玉玩名博,在圈内颇有声望。他告诉记者,藏家刚入行时都得“交学费”,自己当年就曾被人忽悠,把一般的山料当成了珍贵籽料。现在还有人用进口染料给玉料染上皮色,老玩家也得打起十二分小心。
     
      市场炒作和田玉价格暴涨
     
      在市场的爆炒下,和田玉的价格近10年来涨了几百倍,而翡翠则高达上千倍,更有所谓的黄龙玉,竟然高达几万倍。原先流行于翡翠市场的“赌石”,也蔓延到了和田玉领域。曾经在扬州玉器厂做过20年厂长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夏林宝说,现在顶级和田玉料,一公斤可达上百万元,如果一块10公斤的玉料看走了眼,一刀下去顿时血本无归。翡翠在疯狂上涨10年后,今年出现了暴跌,而和田玉的泡沫却越吹越大。
     
      钻石收藏和和田玉收藏的比较,反映了中国式收藏与国际收藏界的差距:少了鉴定标准和行业诚信,因此多了风险和混乱。中国玉石收藏需要一个现代化的转型,若要像钻石那样清澈透明,还需要制定更科学、更国际化的检测标准。

    标签: 投资收藏 钻石 和田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