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石
  • 浅谈白玉鉴玩秘笈

    点击数:1243 次 发表时间:2013-01-08 文章分类:[宝石]

    [导语]玉,在传统上分硬玉、软玉两大门派。顾名思意其二者的区别,就在于软玉软,硬玉硬。

      玉,在传统上分硬玉、软玉两大门派。顾名思意其二者的区别,就在于软玉软,硬玉硬。初中化学知识告诉我们,它们都是金属盐,但各种玉的具体化学成分的区别就大了去了,行外者大可不必求其甚解,我就记不住它们的分子式。

    浅谈白玉鉴玩秘笈

    浅谈白玉鉴玩秘笈

      和田玉是软玉的代表,翡翠和黄龙玉是硬玉的代表。

      哪个门派更好,就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,近年来,翡翠等硬玉的价格,升值的远较软玉为快,因此从钱财升值的视角看,硬玉更具优势,而从中华文明的家族血统看,软玉温香实非硬玉可比。我们不妨发散思维,思考软玉为何先入为主及硬玉为何有后来居上之势。

      一、软玉在历史上具有比硬玉高的多的地位及悠久的历史,概是由于中国技术与势力范围局限所致(说难听点就是祖先们占领的地盘上没出过好东西)。软玉从夏商周就有大量的使用,概白玉产区如和田与中国黄河流域的交通,远比云缅为易,车马过了陕西,陆路多戈壁草原,离新疆昆仑山虽远但交通还算便捷,那时候去南方蛮夷之所,山高水险,中国势力可能鞭长莫及,因此缅甸锡兰的宝石,更容易去印度,而非中国。

      再者,古代加工工具多为绳、铜,对付软玉,有史记载,雕琢一个玉璧、玉琮之类的尚需要玉工耗费多年之力,如果是遇到硬度较大的翡翠一类,雕琢易碎不说,估计一辈子也做不完几件。

      正因为软玉洁白细腻,宛如羊脂,亦如美女肌肤,大受华夏权贵青睐,成为宝石之王,汉代帝王才能用玉,老百姓佩玉藏玉,是要杀头的。

      君子与玉比德,大概比的是白玉的温婉和柔和,安宁与洁白。

      这个物流路途与钻磨硬度的中华民族技术瓶颈论,是作为非专业理工科人士,思考所得,尚未见于专业评论,足以应能引起部分专业人士呕吐不适:)。

      可惜,白玉因为其软而名,也因为其软而有了死穴。

      白玉软,物理上解释,就是分子结构不够致密,硬度用个类比可能跟人造石(就是橱柜台面常用的)差不多,你撒一滴酱油在橱柜台面上不擦,若干日之后,就会留下一个永远擦不掉的痕迹,这就是沁。白玉有沁,也就是这个原因,尸沁、棺木沁、泥土沁,广布于出土的玉器上,成为古玉收藏的一门学问,与白玉接触的有色物体时间长了,都会把分子热运动到白玉体内,物理上讲,这是一种不完美,作为宝石,历久弥新,才是真谛,白玉戴久了会发黄出沁,甚为可惜,一个三五十年的白玉,略显微黄或者不甚有了沁色,总不能算古董学问,是为遗憾啊。

      也因此,我个人不怎么投资白玉,也不建议我的朋友投资,除非喜爱雕工,作为把玩的收藏,可以入手,毕竟,赏玩与投资,还是区别甚大的。

      昆仑山新疆这边的和田玉,已经越来越少,籽料几乎没有,山料与青海白玉、俄罗斯白玉,难以区别(青海和俄罗斯是昆仑山的那几边,玉矿脉应该在山里是有分布连续性的),山料的缺陷就更大了,籽料的所有缺点,都在山料上几何级数放大,为什么?

      做个比方,大地岩层是锅,玉是锅里的粥,煲熟透了的,被大地母亲拱了出来,风沙雨水自然选矿,冲刷到了河床里,这就是熟透了的火候足的籽料。人类捡光了籽料,沿着玉路一路挖到地层深处,就是山料,这是炸药炸矿洞挖的,还没熟透的夹生饭,火候还需要上百万年甚至千万年,如今提前挖出来,当然有缺陷。

      这个煲粥的道理,可以用在所有的宝石矿成因和宝石鉴别定级上。

    标签: 软玉 白玉 和田玉